西电东送工程,全称:西电东送工程。外文名称:West-East Power Transmission Project。
西电东送,是指把我国西部省区丰富的煤炭、水能、风能和光能资源转化成电力,通过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中东部地区,以解决我国能源中心与负荷中心逆向分布问题的国家级战略工程,建设规模和投资巨大、覆盖地域广阔、时间跨度长、技术难度高、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被誉为“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
“西电东送”概念的提出背景是,20世纪80年代受限于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西电东送难以大规模实施。1988年能源部成立后开始有计划地实施跨区域联网的研究和建设工作,1999年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为西电东送大规模实施提供了历史机遇。2000年4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向国务院报送了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的请示,11月8日西电东送工程开工典礼在贵州省乌江洪家渡水电站举行。2001年3月第通过“十五”计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建设西电东送的北、中、南三条大通道,推进全国联网。”从此,西电东送工程开始大规模实施,建设项目延绵至今,内涵不断延展,照引着当前和未来。
西电东送工程规模史无前例,纵观世界电力史从未有过。2000年至今,西电东送工程共建成500kV交流输电工程超过20回,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4回,500kV直流输电工程12回,±660kV直流输电工程1回,±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17回,±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1回,形成输电能力超过2亿kW,总投资估算超过1万亿元。参与工程建设的有关行业的科研、设计、制造、施工、大专院校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建设者超过千万人次。
我国能源资源与用能中心呈逆向分布,2/3以上的煤炭资源分布在西北部,80%的水能资源分布在西南部,适合大规模开发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分布在西部和“三北”地区,而70%的用电负荷集中在中东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二者之间的距离为1000~3000km,因此中国从西向东的能源输送是必然的。实施西电东送工程,是综合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诸要素后,基于中国基本国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1世纪以来,在西电东送工程带动下,我国的发电技术、电力传输技术从最初落后于世界水平提升到领跑全球,2005年以来电网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