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全称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又称悬苑,外文名称:Hanging  Gardens  of Babylon。

 

      据史料记载,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地处现在的伊拉克境内,是世界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产物。和古巴比伦文明中的其他伟大建筑一样,空中花园随着岁月的迁移早已淹没在历史的滚滚黄沙之中,但这并不影响它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公元前2世纪拜占庭的腓隆首次编制了世界七大奇迹清单,古巴比伦空中花园被列入其中。希腊学者也将其列入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空中花园最早记载于公元前3世纪巴比伦祭司贝罗索斯的一本讲述巴比伦历史文明的书籍中,它是由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君主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其王妃安美依迪丝而建造的。整个空中花园远远望去,像是由泥砖塑成的绿色高山,在城市中央升起,似乎是悬挂在半空中,因此又被称为“悬苑”。巴比伦城中的民众能够看到空中花园的城楼上那金色屋顶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整座空中花园美轮美奂,令人惊叹不已。

 

      空中花园是由数万名能工巧匠修建而成,采用了当时比较新颖的立体式造园方法,整个建筑建于高高的平台上。空中花园共分为上中下三层,每一层都用大石柱支撑,层层盖有殿阁。希腊历史学家狄奥多罗斯描述空中花园约120m 宽、120m长、24m高。空中花园具体规模还存在争议,根据与埃及大金字塔的尺寸对比,得出空中花园总质量约700万t。

 

     

      当时的人们无不为高耸入云的空中花园所惊叹,特别是在这广袤贫瘠的土地上能够看到一方充满生意的绿洲,欣赏到各种奇花异草和树木,以及随风飘来的异国花香,使人感觉仿佛置身在仙境之中。然而,有一点值得强调,那就是流传至今的所有关于空中花园的记载,几乎全都出于古希腊、古罗马作家及历史学家之手,因此古巴比伦空中花园是否真实存在于古巴比伦时代,还没有确切依据。书籍中记载道,在公元前3世纪,迦太基人安提巴特曾慕名前来,见到了心仪已久的巴比伦空中花园。虽然,此时的空中花园已经花草凋零,蜂蝶散尽,没有了昔日的“容光”,但是安提巴特依然将空中花园与埃及的胡夫金字塔、亚历山大城灯塔等宏伟建筑相提并论,足见空中花园昔日的风韵。

 

 

 

 

1.工程背景

 

      在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亚述帝国因内乱和外敌入侵而迅速衰落。公元前612年,居住在巴比伦地区南部的迦勒底人在他们的领袖纳波普拉沙尔的领导下,与来自北方的米底人一起占领了亚述的首都尼尼微,摧毁了亚述。那波帕拉沙尔成为新巴比伦王国的第一位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是新巴比伦开国君主那波帕拉沙尔之子,新巴比伦王国第二任君主。

 

      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时期,新的巴比伦王国享有相对稳定的政治局势和繁荣的社会经济。他组织领导建造和修复了许多建筑,以显示其在文化、治理和艺术方面的技能,包括马多克斯神庙、巴比伦的外墙、著名的伊丝塔尔门等。在文学作品中,空中花园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安美依迪丝王妃建造的。王妃是出身于北方山地国家麦迪亚的公主,从小在苍翠茂盛的国度中长大,因为政治联姻嫁给了尼布甲尼撒二世。她无法忍受住在巴比伦,那里几乎没有雨水,土地贫瘠。尼布甲尼撒二世模仿麦迪亚迷人的景色建造了古巴比伦空中花园。

 

2 . 工程价值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工程价值主要体现在工程技术价值、艺术与人文价值两方面。

 

     1)工程技术价值

 

      巴比伦空中花园的技术价值包含建筑设计、供水系统和防渗保护技术。

 

    (1)精美的建筑设计。空中花园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它实际上是一个阶梯式金字塔形状的巨大庭院,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从远处看,它似乎悬在空中,俯瞰着一望无际的平坦土地。这座在巴比伦王宫广场上景色迷人的摩天花园,底部为边长120m的正方形,其上由众多拱形露台层层叠加而成。露台均由石柱支撑,由下往上逐层缩小,相互用石梯相连。每层高数米,顶部露台面积约60m²。每层露台就是一个花园,上面铺有芦苇和沥青的混合物,台阶上种有全年翠绿的树木。露台上开辟了幽静的林间小路,小路旁是潺潺溪流和数不清的奇花异草,还有瀑布、长廊和亭阁。

 

    (2)巧妙的供水系统。古巴比伦花园最令人惊奇的是它的供水系统。为了供水,古巴比伦空中花园使用了当时巴比伦工程师建造的精密灌溉系统。水从伊甸河流入花园,并通过一系列管道和喷泉供给植物。这种灌溉系统是当时技术的杰作,显示了巴比伦人的工程技能和水利管理的高度发展。因为古巴比伦很少下雨,所以需要幼发拉底河附近的水来维持植物的生命。这意味着把水转移到空气中,然后让它流过梯田,从上到下给植物浇水,这可以通过“链式泵”来完成。链式泵由两个上下转动的大轮子组成,由一条链条连接,链条上悬挂着许多桶。车轮的底部是一个蓄水池,当车轮转动时,水桶被浸入水池中并装满水,然后被输送到上面的车轮。灌溉是通过倾斜水桶并将水泵入上面露台上的水池来完成的。水泵下面的一个轮子连着一个轴和一个手柄,由一些奴隶转动手柄为水泵提供动力。

 

    (3)防渗保护技术。由于石头在美索不达米亚并不常见,所以空中花园是用砖块建造的。然而,花园经常被水冲刷和灌溉,砖块容易受到水的侵蚀,必须加以保护。根据希腊历史学家西奥多罗斯(Theodorus)的说法,支撑花园的梯田是由巨大的石块组成的,上面覆盖着芦苇、香脂和瓷砖,以防止水进入。铅也被放置在外面,以防止水分损坏基础。与现代种植屋面的施工体系相比,空中花园的砖可作为屋面结构层,沥青相当于防水层,而铺设铅可解释为具有防水作用的刚性保护层或根阻力层,芦苇相当于过滤层。由此可见空中花园防渗保护技术的科学合理。

 

     2)艺术与人文价值

 

      空中花园是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中唯一尚未确定位置的。这是因为现存的巴比伦的文献中没有提到空中花园,且在巴比伦也没有发现确凿的考古证据和可靠的历史记载。为了发展旅游业,伊拉克政府于1978年制定并实施了巴比伦遗址重建计划,仿古重建了巴比伦遗址和巴格达的空中花园。但关于空中花园遗失的部分,才是空中花园的灵魂,也是后世建筑工匠单凭技术无法仿建出的精髓所在。历史学家评论说:“空中花园的规模和广度显然无法与尼布甲尼撒二世神庙或巴别塔相比,但它的美丽、优雅和不可抗拒的魅力是任何其他建筑所无法比拟的。”我们只能通过文献来想象它的惊人之美。但是,曾经辉煌美丽的空中花园,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依然熠熠生辉。

 

      对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的美好想象启发了许多壁画和其他形式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会给人穿越时空、置身其中的美妙错觉。当人们欣赏这些宏伟的作品时,也会感受到一种非同一般的宁静和幸福。或许正是由于没有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的确切资料流传下来,它的宏伟壮观才没有被局限与框定。人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去构建心目中的那个独一无二的空中花园,去传达它的美丽和优雅。古巴比伦城包括空中花园在内的众多建筑,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生产力水平,且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梦幻之城“空中花园”,代表了古巴比伦的繁荣,以及在民族精神上的智慧与成功。

 

3.工程启示

 

      工程启示主要有建筑生态启示、文化传承启示两个方面。

 

     1)建筑生态启示

 

    (1)屋顶绿化,方兴未艾。

 

      空中花园在每一层都培上肥沃的土壤,种植了许多来自异国他乡的奇花。可能包括橄榄、贴梗海棠、梨、无花果、杏仁、葡萄藤、枣椰树、柽柳、阿特拉斯山乳香树等。这些植物为空中花园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也体现了建筑与生态的和谐之美。

 

      城市绿化的概念在我国已然落实多年。如今国内大部分城市地面绿化工作实现得较好,但屋顶绿化的概念还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屋顶绿化,在视觉上“城 市秃顶”,不但影响美观,而且是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因素。根据加拿大国家研究中心的数据,无绿色屋顶的房屋空调能耗为6000~8000kW·h,有绿色屋顶的房间空调能耗为2000kW·h,节能70%。一方面,绿色植物本身的功能和特性降低了屋顶表面和室内温度,减少了空调的使用;另一方面,绿色植物能够有效降低空气中的有害漂浮物,净化空气,因此屋顶绿化也被称为城市空气的清新剂。

 

      据估算,如果将整个城市的屋顶都进行绿化,那么城市二氧化碳要降低85%。试验表明,在上海酷暑时节,屋顶绿化可使顶层房间日均室温降低 2~4℃,节约空调耗电量20%~40%。屋顶绿化是节约土地、节能环保、美化城市的一个好法子,也是城市热岛效应和空气中有害浮尘的强劲杀手,其理念始于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如今,许多国家都在广泛应用,其做法值得借鉴,我们有理由期待。

 

    (2)垂直农业,高效环保。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Dickson  Despommier教授提出了“垂直农业”的概念,也被称为“摩天大楼农业”。他希望在城市中种植当地的食物,不是在屋顶花园或块试验田,而是在由玻璃和钢铁制成的光线充足的建筑中——这与传说中的巴比伦空中花园的概念有些不谋而合,这个大胆而新鲜的创意也引起了很多科学家的关注。

 

      在“垂直农业”的设想中,要循环利用建筑物内所有的水。植物不使用堆肥,而是使用特配的营养液;甲烷被收集起来转化为热量使用水池喂养鳟鱼等淡水鱼,也可以用来灌溉水果。植物通过本地的蜜蜂授粉,牲畜被喂养在不同楼层,且动物们排泄的废料成为能源的来源等。“垂直农业”可以使城市不断换新颜,每层建筑物可以开办一个农副产品超市,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新鲜健康的食物。其支持者说,城市农业可以养活地球上越来越多的人、净化空气、减少为了争夺自然资源而引发的战争。

 

      Despommier谈到,将森林变成农田可能会释放和传播传染性疾病,并且传统农业中施肥和杀虫剂已经污染了水源。最近研究发现,施肥和杀虫剂的使用使美国表土层被破坏的速度是自然恢复速度的10倍,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则是30~40倍。因此,“垂直农业”能够给“伤痕累累”的土地以喘息的机会,其作为一种未来产业,必将给城市的变革与发展带来一次重要契机。

 

      2)文化传承启示

 

     (1)科学考古,探索求真。

 

      时至今日,学者从未放弃对空中花园历史真相的追求。20世纪之前,学术界主流相信贝罗索斯的记录,即空中花园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修建。直到1995年,牛津大学的亚述学家达利博士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认为美索不达米亚山谷的空中花园并不在南部城市巴比伦,而是在北部城市尼尼微,亚述帝国的首都,而花园的建造者是亚述帝国的国王西纳赫雷布。例如,许多访问或了解巴比伦的古典作家都没有提到那里有一个宏伟的空中花园;提到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古典作家依赖二手资料,经常将巴比伦与尼尼微混淆;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三世的许多铭文已经被发现并被解读,他多次谈到巴比伦的建筑工程,但从未谈到他自己的空中花园;德国考古队在发掘巴比伦城遗址时,很难找到与古典作家描述相符的空中花园遗址。

 

      此外,美国从1960年开始解密的卫星照片显示,伊拉克境内有一条60mi长的运河遗迹。有些地方比苏伊士运河还深,这条运河肯定是由国家修建的。它位于古代亚述,据推测与空中花园有关。尽管有如此多的间接证据表明空中花园可能在尼尼微,但它仍有待确认。考古学家仍然对空中花园充满好奇。

 

      中国古代史上也有许多未知的领域,考古工作任重道远。例如,对夏朝历史的研究还有很多空白。“三皇五帝”等史前人物是神话还是真人?考古工作也需要找到答案。要完善考古工作规划,聚焦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不断取得新突破。同时,现代技术不断应用于考古领域,帮助揭示历史真相。

 

    (2)遗产保护,传承文化。

 

      空中花园的遗迹早已淹没在黄沙之下。对于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仅仅存在了几十年就消失的原因,考古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空中花园的毁灭是源于战火。亚历山大大帝死后,战事频发,巴比伦城受到很大破坏,也许就是这些战争破坏了空中花园。但也有学者认为战火毁灭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交战双方没有必要去毁坏一座与政权更换无关的园林。园林的毁灭可能是战争时期,空中花园的供水系统被停止运转,使得院内植物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最终成为一座废弃的园林,随着时间的变迁自然消亡。空中花园的消亡启示了全世界重视文化遗产保护。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用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记录了中国3000多年的历史,同时在甲骨文发明以前在中华大地还有1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国从文明古国走向现代化文化强国,不能割裂过去、凭空跃进,应当在吸收历史积淀、继承文化遗产中接续发展。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我们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世界古代超级工程-古巴比伦空中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