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2月26日消息,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承办的“超级工程研究”成果发布暨《超级工程系列丛书》首发仪式在北京举行。“超级工程研究”首次系统研究了古今中外经典的超级工程,证实了近现代中国以工程立国的基本现实,开创了中国工程院系统研究超级工程的先河,填补了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空白。

 

      从2019年立项开始,经过5年多不懈努力,“超级工程研究”共完成了两大系列研究工作,一是完成了“超级工程研究”系列报告,2份总报告、4份专题报告、4份结题报告,约146万字。二是编著即将陆续出版的出版物29本册,约521.5万字,其中理论研究《超级工程系列丛书》著作6本,约190万字;排行榜著作13本,约321.5万字;地理分布和历史年代时间轴图10套册,约10万字。文字总计667.5万字,图片1973张。

 

      “超级工程研究”成果丰硕,首先是科学定义了“超级工程”。即“特定团体(国家、政府、财阀、企业),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实现特定的目的,运用科学与技术,投入超大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资源,将人类的思考、发明和实践经验,通过人工和自然的选择,采用集成和交叉的方法,建造的具有超大规模的、超复杂技术的、超高风险的、超大影响力的、改变事物性状的实体人造物理工程”。其次是权威阐述了超级工程的基本特征、标准和分类。第一次将“超级工程”特征分为主体特征、次主体特征和一般特征,即“超大性、独特性、地标性、第一性、唯一性、谤誉性”,以及“民族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等;第一次系统研究描述了“超级工程”的科技、经济、社会价值标准;第一次将超级工程与一般工程做了严格区分,使人们对“超级工程”有了明确的了解和界定,从而可以科学地判定和确认“超级工程”。再次是首次系统、多维、全面研究分析了超级工程的作用、特点、规律。

 

      超级工程具有“先进、先行、先导、先锋”四大作用;具有“决策者青睐、统治者喜好、时代大势选择、同道模仿与攀比、民间创造与积累、贪大求奇”六大特点。科学地揭示了“超级工程”“文明迁徙、需求拉动、演化渐进、经济基础、科技进步、自然力影响”六大规律,首次发现不同类型的“超级工程”在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分布与文明地域高度重合。

 

      此外,“超级工程研究”成果精准筛选出跨越古今、涵盖中外的643项超级工程进入排行榜。在浩如烟海,上至太空,下至深地、深海的数以万计工程中,严格按照定义、分类、标准和排序,经过初选、筛查、初录和入选程序,最终精选出110项入选《中国古代超级工程排行榜》,299项入选《中国近现代超级工程排行榜》,100项入选《世界古代超级工程排行榜》,134项入选《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排行榜》。进入排行榜的643项超级工程,每一项均明确了入选理由并为其立传。通过专业研讨确定其历史地位,通过专家打分确定其社会价值。同时,总结出超级工程投资折算方法,例如以米价法,用大模型折算万里长城,耗资至少10万多亿元。

 

      根据“超级工程研究”项目课题组组长胡文瑞院士介绍,2017年秋冬之交,在中国工程院“工程哲学理论体系”和“工程管理理论”研究取得重大学术成就的影响与启示下,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一批关注和热心国家发展与超级工程建设的院士,经初步调研后提出系统研究“超级工程研究”的设想。该设想得到了工程院多位德高望重院士的鼎力支持。

 

      5年多来,参与研究的专家学者达751位,工程研究范围涵盖古今中外,时间跨度超过12000年。2023年,为了提升超级工程研究的档次,结合国家战略发展目标,“超级工程研究”由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升格为中国工程院“重大项目”,课题项目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超级工程发展战略研究”,目的是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提供重要的科学决策支撑。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12-26  作者 : 张敏

“超级工程研究”:证实近现代中国以工程立国的基本现实